当前位置:主页 > 放心工程 > 正文

建设东北三江优质粳稻产业带与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会长  白美清

发布时间:2011-08-17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19 字体:

建设东北三江优质粳稻产业带与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长  白美清

  

  国务院去年发出的《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并决定在东北平原主产区建设以优质粳稻为主的水稻产业带。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措施,为了尽快落实国务院的决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粮食经济学会先后进行了几次调查,现提出以下意见,供领导机关和粮食界参考。

  一、水稻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居首要的位置。进入十二五以后,我国粮食供需进入紧平衡的新阶段。水稻是三大主粮之首,全国有60%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可以说水稻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而粳稻更是重中之重。尽管连续丰收,2010年水稻总产为1.963亿吨。但水稻产量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7年水稻突破2亿吨),粳稻产量占稻谷总产的20%多,至今仍没有新的突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水稻、尤其是粳稻的消费量上升,品种矛盾相当突出。同时水稻产业的发展滞后,水稻加工业小、散、低的状况相当突出,发展缓慢,全国至今未形成全国领军的大企业、大集团,产业链、流通链残缺不全,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其发展落后于植物油加工业、面粉加工业、玉米加工业,是粮食加工中的薄弱环节。如遇抢粮风波,只要居民每户多买一两袋米,就可能出现全国脱销,造成不良后果。这是新时期粮食安全的最大隐患。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亟待增强水稻尤其是粳稻的生产能力与供应能力,以应对形势发展的需要与粮食危机的再度侵袭,缓解通胀的压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二、东北三江平原是我国得天独厚、不可多得的宝地,是扩大水稻特别是粳稻面积、增加粳稻产量的最有利、最有效的地区。东北三江平原主要包括黑龙江农垦单位及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等所属县市主产区,资源优势突出,有可耕地、有水源、有样板(建三江农垦局的现代化水稻生产模式)、有潜力,由于开发比内地晚,人均占有耕地多于内地(如建三江局人均达到50亩),工业污染少,生态环境好,而且粮食商品率极高。粮食行业的专家认为,这是全国剩下的一块面积最大、潜力最大、商品率与调出量最高的地区,投资省、见效快,有条件成为增产1千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点,成为全国粳稻的重要生产基地、开发中心、种子研究中心、商贸中心与物流枢纽,走出一条粮食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化的新路,形成新型的经济开发区。同时还可以生产和调出一部分玉米、大豆支援内地。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在建设三江平原优质粳稻产业带中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得实惠的发展粮食和农业经济的新路。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转变:

  ——转变旧的拼地力,耗资源,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粗放式、掠夺式的耕作方式,认真推行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机械化现代化作业与精耕细作传统相结合、粮食生产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新的耕作方式,实施四节耕作方式,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包括除草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测土施肥、增种绿肥、储水节水等先进技术。现在我国土壤退化、污染严重,东北平原的黑土层厚度已由开垦初期的80-100厘米下降到现在的20-30厘米,而且由于滥施化肥、农药、除草剂,污染日趋严重,难以为继。如不下决心改变,后患无穷。

  ——转变生产与流通脱节的旧的粮食流通方式,实施从育种、收获到收储、加工、销售,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产业链、流通链运作,相应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安全生产、安全监控体系,构筑新的稻米安全生产链、流通链。把安全生产、安全保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

  ——转变经济开发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旧模式,在东北三江平原优质粳稻产业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兴办以现代化农业、粮食为主的综合经济开发区,相应发展技术、劳力密集型、新兴产业型、轻型结构型的各类企业,使这一农业经济区内三产协调发展、持续增长。不靠圈地卖地敛财,不靠重化工创利,不靠重污染、拼资源赚钱,而主要靠大农业、大粮食、大市场兴业、致富。使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让大三江这块青山、绿水、白云、蓝天、黑土、金稻的宝地,永葆青春,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

  四、推广建三江水稻种植模式,是建设三江平原优质粳稻产业带的关键。要巩固、提高、完善、推广建三江模式,由建三江推广到大三江。这一模式,是建三江和农垦系统科学种田、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产、学、通力合作的丰硕成果,是农业粮食系统的创造。现代化农业看黑龙江,黑龙江现代化农业看建三江,这是全国农业、粮食界的共识。要认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充实提高,尽快在大三江地区普及化、规范化,扩大范围,提高单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

  建三江耕作方式要总结提高,进一步完善。比如:一是要在上做文章,水稻水稻,有水才有稻,好水出好稻,要在统一治水、联合治水、综合治水、规范治水、科学用水的原则指导下,蓄住天上水,利用过境水,回归废弃水,节约地下水。二是要在优质品种上下功夫,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力度,提纯复壮,推广行之有效的统一育种、分户供应工程。三是要在收获的机械化、集约化上下功夫,抓收获环节与烘干环节,大幅度降低产后的损失浪费,实现粮不沾地、颗粒归仓。四是要因地制宜推广行之有效的几统一,如统一育种、统一耕作、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等经验,分区分片,进一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从而大面积提升整个地区的科学种田水平。五是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水稻全过程产业链、流通链,并形成加工、物流、商贸、科研等中心。在这方面先走一步,摸索经验。

  五、突破原有条块的限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东北三江地区的生产力。要一切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原则,推广建三江的经验,形成新型的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重点是突破地区封锁和条块分割,向以优质水稻产业带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协作区、经济开发区发展,使大三江地区一条心、一股劲、致力于发展稻米生产为主的生态农业和多种经营。

  ——要坚持包容性增长的思路,坚持共同增长,互利共赢,共享成果。区域内的农垦系统、农业合作组织、农民、农业科研、科技部门等一定要树立新的思想,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努力探索搞活、合作、共赢的新措施,开拓新局面。

  ——要切实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尊重农垦、农业各部门、农业合作组织的自主权,尊重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协调。

  ——要推广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如共建、联合、参股等,合作生产,分担风险,分享成果。

  ——产业带、开发区要由党政领导牵头,加强协调工作,协调各方利益,统一行动。

  六、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要建设好东北三江地区,首先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搞好发展规划。把这个地区建设成新农村建设与新城镇建设相结合、新型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区。要切实搞好土地、水利灌溉、种子工程、加工、物流等方面规划,分区分片、逐步推进。

  在规划中,特别要注意:实行三个严格的政策:即一是实行严格的控制人口的政策,保持这里的人少地多环境好的优势,要像香港一样吸收高智能人才。

  二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珍惜区内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块湿地资源。

  三是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政策,不要让金三角受污染。根据这一精神确定整个地区的产业政策。

  开发三江地区必须水利先行。这不是当地财力所能解决的,建议中央予以大力支持,尽快建设三江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和高效利用体系,用5年至10年时间改变该地区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以适应区内的发展。

  七、加强领导,实施支持政策,是搞好三江地区开发的根本保证。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请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尽快考虑批准建立东北三江平原农业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国第一个以粮食和农业为主的经济开发实验区。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抓机制、抓协调、抓实施。

  2. 对东北三江优质粳稻生产带和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尽快出台财政支持政策和科技支撑政策,下大力保住东北这块黑土粮仓,永续利用。

  3. 建议中央有关部委予以关注、重点支持。部委的一些支持政策,可在东北三江农业经济开发区内试点。

 

 

     (在2011’中国绿色生态稻米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要点)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中路313号10楼

Copyright (c) 2009-2010 广东粮食行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10033975号